浙江男子去世前欠银行5.8万,被要求偿还,女儿:先证明他是我爸
欠账之后去世了,这笔债,算谁的?
浙江的陈先生,突发疾病去世了,家里正忙着料理后事,女儿陈女士的手机却被电话“轰炸”了,接了电话才发现都是银行打来的。
银行要求她还父亲信用卡欠的5.8万元。
陈女士一开始还以为是银行来推销业务的,直接就给挂了。
等她忙完父亲的后事,一看手机,好家伙,银行打了20多通电话。
她打电话到银行,银行直接就说:“再不还钱就要起诉你们啦!”陈女士当时就蒙圈了,才得知父亲在出事前有刷信用卡。
陈女士也不含糊,直接让银行先证明亲属关系,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后来银行又找陈先生的妻女还款,都被拒绝了,因为她们压根不知道这欠款的事儿,而且陈先生的遗产都拿去还其他债了。
最后银行把妻女告上法庭,结果呢?
仙居县法院判决:银行没证据证明这5.8万元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以这钱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家人不用还!
这只是个例?
还真不是,我邻居李大爷也有类似的“奇遇”。
李大爷的儿子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些债务问题。
银行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李大爷还钱。李大爷年纪大了,身体还不好,心里那个委屈。
他就想不明白,儿子的债为啥要他这个老头子来承担,而且他对儿子的债务情况也是根本不知道。
这银行处理问题,其实有时候,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个个案例,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那些事儿。
夫妻有时候,不“共债”
持卡人突然去世了,银行要求家属还款,这事儿本身没毛病,但是即便是银行,也得按照法律规定和合理的程序来。
就像这个案例里,银行明显没做好功课,没有证据证明是夫妻共同债务,就盲目地让家属还钱,这不是不负责任是什么?
从法律层面来说,夫妻共同债务是有明确界定的。
《民法典》规定得明明白白。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这才是夫妻共同债务。
而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债权人能证明这钱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
银行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想让家属承担债务,这是对法律的不尊重。
银行在证明要求上的那些“奇葩”事儿
这可不是偶然发生的,简直就是一部“奇葩证明”的连续剧。
庄先生的妻子去世后,他去银行取妻子存的定期存款。
他带了身份证、户口本、妻子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证等等一大摞证件,结果银行还是说不能取。
为啥呢?
银行说担心有私生子来争遗产,让庄先生去开一个妻子没有私生子的证明。
这要求,就像让一个人去证明自己从来没做过梦一样荒谬。
还有家里现金被老鼠咬了,去银行兑换残币,银行让出具老鼠咬钱的证明;
给孩子办银行卡,要证明“我儿子是我儿子”;
21岁申请贷款,银行说要开“单身证明”;
证明“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我是我”……
这些要求,就像一个个拦路虎,让客户们苦不堪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简直就是在和客户玩“躲猫猫”,而且是很不友好的那种。
银行为什么会这样无厘头要求?
一方面,可能是出于风险防控的过度谨慎。在电信诈骗频发的当下,银行想确保每一笔资金的安全,这可以理解。
但是,银行不能因为自己害怕,就把客户折腾得死去活来,这太不人性化了。
另一方面,可能是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够灵活,就像一个僵化的机器人,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遇到银行有奇葩的要求时,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像陈女士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银行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们不能盲目顺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银行要求我们承担不合理的债务,我们要让银行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要求,就像陈女士要求银行证明亲属关系以及证明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样。
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保护我们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善于运用它。
我们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金融知识。
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银行的业务规则和流程。
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银行的要求是否合理,并且知道如何应对。
比如,我们要清楚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标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为他人的债务负责。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银行在办理这些业务时,可能会要求哪些证明材料,以及这些证明材料是否合理合法。
另外,我们要积极与银行进行沟通和协商。
当遇到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和银行产生冲突,而是要尝试和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友好的沟通,解释自己的情况,了解银行的立场和要求。
也许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沟通无果,我们可以要求银行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和文件说明,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情况。
我们要明白,在与银行的交往中,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持理性和冷静,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公平、合理的金融环境。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